題庫總數:35 | ||
是非題:18 (○:13、╳:5) | ||
選擇題:17 (A:2、B:3、C:3、D:9) | ||
多選題:0 | ||
roddayeye整理 | ||
Q | 課中建議使用『感染密度』計算感染率,其計算公式何者為是? | |
(感染人次/住民住機構平均日數) * 1000 | ||
(住民住機構人日數 /感染人次) * 1000 | ||
v | (感染人次/住民住機構人日數) * 1000 | |
(住民住機構人日數 /感染人次) * 100 | ||
Q | 長期照護機構進行員工教育訓練時,相關內容及記錄中,必須包含? | |
內容應包含感控方面的教育訓練 | ||
記錄應包含日期、主題、參加人員及評值 | ||
v | 1、2選項皆是 | |
1、2選項皆非 | ||
Q | 長期照護機構必須儘早鑑定感染事件。而在執行感染鑑定上,必須包含? | |
發展感染監測定義 | ||
建立地方性的感染發生率資料庫 | ||
建立群突發閾值 | ||
v | 以上皆是 | |
Q | 「盛行率」是指計算某個特定期間內所監測到的新增病例數。 | |
○ | ||
v | ╳ | |
Q | 下列何項描述,是長照機構決定執行感染監測對象時,應該考量之要素? | |
監測的對象應限定於機構住民 | ||
機構內之感染高危險群不需要被監測 | ||
v | 對所有住民進行監測,可建立機構內感染率之基準,及可作機構內感染趨勢之預測 | |
監測對象應定義為住院(醫療院所)期間感染之住民 | ||
Q | 長期照護機構可"隨意"收留活動性肺結核病患。 | |
○ | ||
v | ╳ | |
Q | 下列何者"非"長期照護機構常見之傳染性疾病? | |
呼吸道感染 | ||
泌尿道感染 | ||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 | ||
v | 外科部位感染 | |
Q | 下列何者為長期照護機構應用過程監測的方法來進行感染監測? | |
監測機構內呼吸道感染之發生率 | ||
v | 監測工作人員或機構住民執行手部衛生之順從性 | |
監測機構內大流行之發生 | ||
監測機構內疥瘡之發生率 | ||
Q | 群突發(Ourbreak)是指在某一地區的某段時間內,發現有病例聚集現象。群聚的定義,則不需要有感染監測閾值作為評估的基礎。 | |
○ | ||
v | ╳ | |
Q | 下列有關長期照護機構群突發控制之描述,何者為"非"? | |
v | 長期照護機構發生機構群聚事件時,應該先進一步確定是否為群發事件,再採取機構內群突發控制措施 | |
長期、規律地進行機構內之感染監測,可快速、有效的發現機構內之群突發事件 | ||
機構可以在住民入住的時候,就向住民、家屬說明機構施行疫苗注射之政策,並取得住民、家屬之同意 | ||
對於長期照護機構常見之群突發,可建立較低的群突發監測閾值 | ||
Q | 下列何處是長期照護機構致病菌可能存在的地方? | |
廚房 | ||
復健室 | ||
住民身上 | ||
v | 以上皆是 | |
Q | 下列何者"非"長期照護機構常見之群突發感染疾病? | |
呼吸道感染群突發 | ||
v | 泌尿道感染群突發 | |
腸胃道感染群突發 | ||
抗藥性致病菌感染群突發 | ||
Q | 感染鏈有6個環節,包含:感染源、蓄積處所、移出途徑、傳染途徑、入侵途徑及易感宿主。 | |
v | ○ | |
╳ | ||
Q | 手部衛生的設施與供應,必須設置在讓住民和工作人員可以方便使用的地方。 | |
v | ○ |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在狹義上,包含了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榮譽國民之家。 | |
v | ○ | |
╳ | ||
Q | 為有效杜絕長期照護機構發生感染事件,長照機構必須執行感染控制計畫,而感染控制計畫必須包含? | |
實際執行感染控制措施 | ||
確認、調查與控制群突發事件 | ||
品質促進、住民安全、及相關之準備計畫 | ||
v | 以上皆是 | |
Q | 長期照護機構群聚事件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發生疑似傳染病症狀,且具有密切人、時、地相關性,經實驗室分離出相同類型之致病菌。 | |
v | ○ | |
╳ | ||
Q | 「發生率」是指計算某個特定期間內所監測到的累積病例數,累積病例數包含了新增的病例數與舊病例數。 | |
○ | ||
v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必須建立及執行感控政策與執行程序。這些政策與程序,必須包含? | |
手部衛生 | ||
防護標準 | ||
隔離政策及員工教育 | ||
v | 以上皆是 | |
Q | 下列何者"非"長期照護機構必須重視感染控制的因素? | |
長期照護機構為人口密集機構 | ||
長期照護機構住民大多數為老年人 | ||
長期照護機構住民的免疫能力較低落 | ||
v | 長期照護機構的感染率比一般醫療機構低 | |
Q | 為何長期照護機構需特別注意執行感染控制措施? | |
因該機構需要提供24小時專業護理及居住環境,且人口密集,容易發生傳染風險 | ||
住民的年齡大多偏高、而且大多數住民合併一至數種慢性疾病、免疫能力較低落,因此,較容易受到感染 | ||
從感染發生率的角度來看,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照護機構的感染發生率與醫院的感染發生率一樣高 | ||
v | 以上皆是 | |
Q | 長期照護機構必須監測住民抗生素的使用情形及是否恰當。而且將這些監測結果,應用在教育訓練與抗生素管制方面。 | |
v | ○ |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之住民建議應接受下列哪些疫苗注射? | |
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 ||
A型與B 型肝炎疫苗 | ||
肺炎鏈球菌疫苗 | ||
v | 以上皆是 | |
Q | 群聚(Cluster)是指在某一單位的某段時間內,發現某一特定感染疾病在某一族群的發生率突然異常增加。 | |
○ | ||
v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應對清潔/髒污的區域,作劃分界定,並且有清楚的設計。 | |
v | ○ |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中,常見的感染疾病,包含了: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及軟組織、腸胃炎、菌血症、結膜炎及其它像帶狀皰疹、單純皰疹、心內膜炎、及病毒性肝炎等感染疾病。 | |
v | ○ | |
╳ | ||
Q | 在長期照護機構中,住民或工作人員傳播致病菌的可能途徑為何? | |
咳嗽、打噴嚏 | ||
糞便排泄物 | ||
皮膚傷口分泌物 | ||
v | 以上皆是 | |
Q | 為預防長期照護機構發生群突發事件,機構對特定的感染致病菌種,必須依據菌種及其傳染特性,制定特定的感控政策與程序。 | |
v | ○ | |
╳ | ||
Q | 一般而言,長期照護機構需確定感染監測的頻率,最好能即時監測;如果無法做到即時監測,則至少須每週監測一次。 | |
v | ○ |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應依循「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為機構住民每年安排胸部X光檢查。 | |
v | ○ |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應依循廢棄物清理法、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及事業廢棄物貯存清理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辦理廢棄物處理。 | |
v | ○ | |
╳ | ||
Q | 長期照護機構發現法定傳染病,應主動通知轄區衛生主管機關,由醫師填寫傳染病個案報告單,並立即採取隔離措施及作必要之採檢。 | |
v | ○ | |
╳ | ||
Q | 下列有關長期照護機構感染控制之描述,何者為"非"? | |
長期照護機構應建立工作人員與住民之手部衛生執行規範 | ||
v | 長期照護機構之感染控制政策,必須依據現行法令與感染控制知識來制定,不可依據機構特性作調整 | |
長期照護機構應建立相關住民照護之感染控制政策,以降低住民感染發生率 | ||
長期照護機構應建立消毒與滅菌之政策與程序 | ||
Q | 下列有關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監測之描述下列何者為"非"? | |
v | 長期照護機構應用之感染監測定義與醫院應用之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監測定義是一樣的 | |
長期照護機構比較不容易獲得住民之影像學檢查資料 | ||
長期照護機構比較不容易取得微生物學檢驗結果之資料 | ||
長期照護之醫療照護紀錄比醫療院所簡化 | ||
Q | 長期照護機構對於訪客應制訂相關政策與程序,對來訪訪客做成紀錄並保存之。 | |
v | ○ | |
╳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