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總數:20
是非題:0
選擇題:5 (A:0、B:2、C:0、D:3)
多選題:15
roddayeye整理
Q   SPS文件檔案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一般 SPS文件檔案附屬檔名為*.RPS、*.SPS、*.XPS 或為*.R、*.S、*.X。
v   SPS文件包含三維震測的測量與幾合定義的相關資料,含震源點、接收點與震源點和各排列片中使用的受波點相互的關係。
v   地球物理學會SEG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s)定為野外震測記錄儀器輸入的標準格式。
v   三維設計、品管、記錄儀器系統、都可利用SPS文件互通。
     
Q   在三維震測採集時哪些敘述是正確的?(複選題)
v   三維震測地面接收展開範圍是多個震源點組成的震源群(Salvo)與多條接收線受波站由近到遠所形成的地面接收範圍,能夠採集到地下覆蓋範圍的反射信號,為地面接收展開範圍的一半。
    垂直測線方向(CrossLine)一定是指垂直於接收線方向。
v   測線方向(Inline)是指沿著測站編號增加的方向。
v   二維震測CDP 點用途相當於三維震測小方格(Bin)。
     
Q   三維震測空間採樣間距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須避免空間假頻干擾。
v   考慮繞射收斂的移位孔徑,地下採?間隔要滿足相鄰波道繞射波時間差Δt不能超過震波最高頻率的一半週期。
v   地下採?間隔(小方格大小)一般可取為地面空間採?間隔一半即可。
    地下採?間隔(小方格大小)一定是正方形。
     
Q   若現場InLine初步震測疊加剖面目的層尚未達到要求時,可採取的措施為?(單選題)
    下次再施工一次。
v   在進行未完成的排列片中增加震源點或接收點務必使目的層達到要求。
    增加的震源點或接收點勿須加以更改SPS文件檔案。
    按計畫繼續施工。
     
Q   關於施工區大小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最後確認地面施工區。
v   繼而計算移位範圍。
    施工區一定是四邊形。
v   首先要確認的是目的層的地下測勘區域(即地下成像區)。
     
Q   三維震測完整的品管系統應包含:(複選題)
v   記錄儀器本身系統
v   震測資料品管系統
v   震測資料處理系統
v   設計系統
     
Q   現場三維震測資料處理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可檢查SPS文件是否正確。
    現場僅作初步資料處理,強調速度快,檢查震測資料是否達到測勘要求。
    震測採集資料與SPS文件檔案,可在現場以震測資料處理軟體作初步處理。
v   以上皆是。
     
Q   下面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若震源與接收點間距固定,則小方格(Bin)取愈大可提高重合數。
v   小方格(Bin)內重合數愈高可提高信號雜訊比。
v   小方格(Bin)大小一般是取震源與接收點間距之半。
v   在二維震測CDP 點相當於三維震測小方格(Bin),其位置由震源點與受波點決定。
     
Q   參數試驗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複選題)
    作參數試驗時,只要選擇在施工區內即可。
v   地面雜波試驗(Noise Test)目的是決定震源與受波器排列參數,以消除雜波。
v   試驗時僅試驗項目改變其餘須保持不變。
v   振盪震源試驗項目為震源掃描如震源輸出力、掃描頻寬、掃描時間長度、掃描方式、震源數目、震源移動、漸變時間長度等決定震源掃描參數。
     
Q   下面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三維震測使用的排列片若愈大時可記錄的深度愈淺。
v   三維震測震源線與接收線所形成的方框的中間的Bin較其他Bin具有最大的近支距。
v   近支距為Bin可接收最淺的反射層,近支距值愈大代表可接收最淺的反射層愈深。
    小方格Bin重合數與記錄時地面展開使用的受波站站數目無關。
     
Q   關於排列片大小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複選題)
    若Template內震源組為10個震源(Salvo)後,能採集的地下接收範圍10次重合的地下資料。
v   地面接收排列片(Template) 中,各小方格bin的支距分布,最大的近支距會出現在兩條受波線與震源線中間的小方格
v   目的層深度愈深排列片應愈大。
v   三維震測在施工時每一接收排列片在受波線方向移動(in-line move)時,受波線與震源群往受波線移動1條震源線間隔;接收排列片在震源線方向移動時(cross-line move)受波線與震源群往震源線方向移動1條受波線間隔。
     
Q   在設計三維震測時,從衛星照片為底圖,預定出的障礙區後,下面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初步設計的震源點採第一優先可選擇在垂直測線方向移動。
v   若小方格Bin內重合數太低應考慮增加震源點或接收點
v   初步設計的接收點採第一優先可選擇在平行測線方向移動。
    若小方格Bin內已達滿重合數可不必考慮支距分佈。
     
Q   關於「移位」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在一傾斜地層反射面,其未經移位的震測重合後剖面,地下的某CDP點反射信號,代表來自CDP點上傾地層某反射點位置。
v   在一水平地層反射面,未經移位的震測重合後剖面,其地下的某CDP點反射信號,可以代表來自地下CDP點的反射信號。
v   深度、速度與地層傾角愈大移位距離愈大。
v   移位的距離是與二倍垂直走時反射時間t0、速度V與地層傾角θ有關。
     
Q   若上、下速度不同的均勻地層關於「震波走時曲線」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單選題)
    上、下地層呈傾斜界面,則反射走時非為一條雙曲線。
v   上、下地層呈水平界面,則反射走時為一條雙曲線。
    上、下地層呈傾斜界面,折射震波走時非為一條直線。
    上、下地層呈傾斜界面,繞射震波走時最小值發生在上、下地層界面斷點的上傾方向。
     
Q   有關最大遠支距下面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三維震測震源點與接收排列片中最遠的接收點的中點的Bin,較其他Bin具有最大的遠支距。
v   震測紀錄經動態修正(NMO)反射拉平處理,在超過支距=Xmax後,因描線被拉伸而變形,資料處理時將後面的資料抹除(Mute) ,再疊加成信號,因此可選定此距離為最大遠支距。
    若目標反射層與折射波相交時的地面距離Xref與目標反射層與直達波相交時的地面距離Xdir間有嚴重干擾,Xmax應大於Xdir。
v   若以模擬目標反射層,折射波與直達波走時曲線,目標層反射與直達波交點處為Xdir,目標反射與折射波交點處為Xref,若支距超過Xref是沒有目標層反射記錄,因此最大遠支距不能大於Xref。
     
Q   替代性震源點與受波點選取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複選題)
v   受波點通常以藍色為記號,依設計測站編號,讓工作人員佈電纜線與插植受波器。
v   在障礙區或禁制區,依規定原設計的震源點或接收點只能移動位置取代原有點位稱為替代性震源點或接收點。
v   替代性震源點與受波點選取應採第一優先選擇在垂直測線方向移動,即在障礙區的震源點往接收線方向移動,接收點往震源線方向移動。
v   震源點通常以紅色為記號,依設計測站編號,讓振盪震源車工作,或載運人員、地面設備。
     
Q   有關三維震測資料下面哪些敘述是正確的?(複選題)
    處理後,在工區內每1個小方隔,皆有震測資料為一資料體。
    震測現場須統合震測資料SEG-D磁帶、最後的SPS文件檔案,測量書面報告、觀測報告與震測疊加剖面齊送資料處理中心。
    在展示或解釋時,可在資料體的任一方向切出,如Inline方向震測剖面、Crossline方向震測剖面,也可以展示在垂直時間方向的水平切面。
v   以上皆是。
     
Q   在三維震測屬性的分析展示有哪些? (單選題)
    重合數
    支距
    方位角
v   以上皆是
     
Q   關於「震波採樣理論」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複選題)
    若反射信號最高頻率為50hz,反射層視速度為2000m/s,則波數為40 cycle/km(or 0.04 cycle/m),採用Δx空間採?間隔為25公尺,尼奎斯特波數為20 cycle/km,此反射震波不會產生空間假頻干擾。
v   125hz,若採用時間間隔為Δt=8ms將會產生假頻干擾,無法代表原來信號。
v   若信號中含最高頻率為75hz,則採?時間間隔為Δt=2或4ms時,皆可代表原來信號。
v   若採?時間間隔為Δt=4ms則其尼奎斯特頻率(Nyquist frequency)為125 hz。 若信號中含最高頻率為125hz,若採用時間間隔為Δt=8ms將會產生假頻干擾,無法代表原來信號。
     
Q   震測屬性分析、幾何關係品管的哪些敘述是正確的?(複選題)
v   bin小方格若遠低於設計的滿重合數,可在適當地點增加震源點或收波點。
v   bin小方格方位角分佈要愈集中分佈愈好。
    bin小方格支距分佈要近到遠平均分佈。
    經震測支距屬性分析,bin小方格只要重合數滿足測勘要求即可。

arrow
arrow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