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總數:11
是非題:4 (○:3、╳:1)
選擇題:7 (A:4、B:2、C:1、D:0)
多選題:0
roddayeye整理
Q   講座提及,本書作者保羅‧高柏格(Paul Goldberger)將建築視為什麼?
v   公共知識
    公共設施
    公共區域
     
Q   講座認為不論是公共建築或私人建築,建築基本上所涉及的問題都是公共層面的問題。
v  
   
     
Q   1960年代,美國中央車站的廢存僅僅是美國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非全世界。
   
v  
     
Q   Robert Venturi《建築的矛盾性與複雜性》和Jane Jacobs《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這兩本書皆不是學術性寫作,卻能在建築及都市的公共論述上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其原因為何?
    內容深奧,頗富知識性
v   文字相對寫實且易讀近人
    以上皆非
     
Q   講座認為出於公共利益考量,必須限制地主拆除現有建築的權利,以符合「不斷持續的過去」的觀念。
v  
   
     
Q   中央車站的保存自1965年起推動,過程中歷經與鐵路公司關於「權益」的長期訴訟,終於在1978年美國最高法願做出判決,其判決結果為何?
    公共利益必須服從經濟
v   經濟必須服從公共利益
    兩者並重
     
Q   「公共藝術」、「社區」、「地方」、「居民參與」,甚至具公共利益內涵的「環境保護」、「生態景觀」、「都市設計」等當前全球社會發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關鍵字都在何時孕育、誕出?
v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Q   台北信義計畫區如何將商業區的街廓連接起來?
v   做空橋
    做地下道
    未處理
     
Q   作者保羅‧高柏格(Paul Goldberger)認為城市的角色是什麼?
v   創造出某種記憶的共同體
    追求進步的社會
    以上皆是
     
Q   甘迺迪總統在就職演說時說了哪一句話,開啟美國社會公共意識啟蒙盛行的時代?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在自然法則面前,人人平等
v   不問美國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美國做什麼
     
Q   1960年代建築思潮逐漸朝相對開放的方向發展,開始將建築的學習議題從「物本」轉而注重「人本」。
v  
   

arrow
arrow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