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總數:20 | ||
是非題:5 (○:2、╳:3) | ||
選擇題:10 (A:3、B:3、C:4、D:0) | ||
多選題:5 | ||
roddayeye整理 | ||
Q | 為了因應國際間的減碳要求,台灣立法院已著手制定下列哪項法規,針對碳排放超量者訂定相關罰則?(單選題) | |
v | 溫室氣體減量法 | |
碳足跡認證規範 | ||
溫室氣體排放限制 | ||
Q | 關於各國對於地質封存技術的研究與計畫,下列描述何者正確? | |
此方法尚在研究,未有穩定的減量成效。 | ||
v | 此方法已被國際間認為是技術上可行的減量方案。 | |
此方法已是各國普遍使用的減量方案。 | ||
Q | 下列對於鐵鉆山儲氣窖儲氣經驗的敘述,何者錯誤? | |
v | 從天然氣注入地底技術中,無法類推二氧化碳地質封存也能有相同效果 | |
v | 目前沒有任何一間企業具有發展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技術 | |
將天然氣注入地層中保存並沒有安全上之顧慮 | ||
Q | 所謂的末端減量是指減少已經產生出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的量,而末端減量又包括哪兩種方法呢? | |
v | 二氧化碳的再利用 | |
二氧化碳的分解 | ||
v | 二氧化碳的封存 | |
Q | 下列何者不是台灣若沒有達到減碳目標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困難? | |
v | 無法參加國際環保組織 | |
遭受國際社會的貿易制裁、長遠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 ||
需要支付金額龐大的碳排放費用 | ||
Q | "1997年日本簽訂京都議定書,目的在於規範日本各企業對於溫室氣體減量責任。(是非題) | |
○ | ||
v | ╳ | |
Q | 下列關於台灣進行地質封存之建議,哪些是正確的? | |
v | 政府制定相關法規、提供誘因促使不同領域的企業界參與此活動 | |
v | 仿照國土規劃,全面調查台灣及其鄰近海域之地下構造及封存潛能 | |
由各領域之企業各自進行,互不合作 | ||
Q | 下列關於國際間已經在進行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計畫描述,何者錯誤? | |
阿爾及利亞-因為天然氣氣田之二氧化碳含量超過規範,因此嘗試進行二氧化碳地質封存 | ||
2000年日本政府與電力、石油公司合作進行先導性二氧化碳地下封存試驗計畫 | ||
v |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二氧化碳注入北海之地下水層是為了強化採油 | |
Q | 石油工業界透過強化採油的方式,利用天然氣或二氧化碳注入生產末期的油田,以排掃殘存於儲油層孔隙中之石油提高採收率,即是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概念來源。 | |
v | ○ | |
╳ | ||
Q | 下列何者為「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的第一階段? | |
封存 | ||
v | 捕捉 | |
監測與確認 | ||
Q | 礦化封存是指模仿自然界儲存化石能源的機制,將捕獲之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層中。 | |
○ | ||
v | ╳ | |
Q | 「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在結束二氧化碳封存結束後,還必須針對被擠注入地層中的二氧化碳進行下列哪個階段的動作? | |
捕捉 | ||
運輸 | ||
v | 監測與確認 | |
Q | 台灣目前哪項技術已發展成熟,可以運用於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方面呢? | |
v | 天然氣注入地底技術 | |
海底封存技術 | ||
礦物封存技術 | ||
Q | 目前台灣二氧化碳排放正面臨到下列哪些最嚴重的問題?(複選題) | |
v | 國內經濟發展導致排碳量增加。 | |
v | 國際間對於二氧化碳減量的要求。 | |
國內林木濫伐導致排碳量增加。 | ||
Q | 下列哪一種二氧化碳的封存方法最有效率,且能大量減少二氧化碳呢?(單選題) | |
礦化封存 | ||
海洋封存 | ||
v | 地質封存 | |
Q | 地球溫度如果因為溫室效應持續地上升,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呢?(複選題) | |
v | 南太平洋的島國遭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在50年之後可能會有被海水淹沒的危機。 | |
v | 乾旱、洪水、颶風及其他劇烈氣象變化的頻率增加。 | |
v | 全球水源、食物、健康與建設等方面產生極大的損失與傷害。 | |
Q | 下列是地質封存與1986年喀麥隆Nyos湖事件的比較說明,何者錯誤? | |
Nyos 湖事件的封存過程是屬於自然形成的 | ||
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封存場址須經嚴密之研究與評估選定 | ||
v | Nyos湖的二氧化碳一旦洩漏會緩慢漏出 | |
Q | 如果台灣未能達成減碳目標的話,可能會遭受國際社會的貿易制裁,導致長遠經濟發展受到限制。(是非題) | |
v | ○ | |
╳ | ||
Q | 台灣中程的減碳目標為2020年排放量回到2005年水準;長程減碳目標為2025年排放量回到2000年水準。 | |
○ | ||
v | ╳ | |
Q | 「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的末端減量技術主要使用在下列哪種情況? | |
二氧化碳尚未產生前 | ||
v | 二氧化碳已經產生過量 | |
二氧化碳尚未產生過量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