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總數:14
是非題:6 (○:3、╳:3)
選擇題:8 (A:2、B:3、C:3、D:0)
多選題:0
roddayeye整理
Q   根據李教授看法,哪個不是一位公務員應該抱持的觀念?
    格物致知
v   愚忠
    莫忘初衷
     
Q   李教授用德勝公司的例子說明何種儒家願景?
v   大同世界
    明明德
    中庸之道
     
Q   天命就是呼召,同時也是我們幾千年前就很重視的一個觀念,請問依講座所說的定義,下列何者錯誤?
v   心、力、志的意涵分別為心是能之,力是值之,而志是樂之
    必須要同時達到心、力、志三個條件才算是找到天命
    廣義的天命是《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心明、止於至善
     
Q   對佛家來說佈施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什麼?
    讓他人對他產生好感,贏得支持
v   普渡眾生,也就是幫助他人找到呼召
    廣結善緣,增加信眾
     
Q   若以佛家的角度來解釋呼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呼召就在身邊,但是你卻看不到,茫茫然然過一輩子,這種情形稱之為嗔
    定是最高境界,所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周邊社會上所有呼召
v   菩薩的境界比羅漢高,所以不僅可以自覺,還可以覺他,幫人找到呼召
     
Q   李教授認為呼召跟商業的關係最好的例子就是儒商。身為一位儒商哪種情形不是他應有的行為?
v  
   
     
Q   李教授最後用了三隻猴子的故事來闡述什麼道理?
    不怨天,不尤人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v   反求諸己
     
Q   下咧哪一個敘述符合佛家所說的佈施?
    最高層次的施是無畏施,就是讓他找到一種精神的寄託,和不對的力量抗爭
    物質上的給予就叫做財施
v   以上皆是
     
Q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向內學習修練,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向外擴大影響力
v  
   
     
Q   義與利是沒有衝突的,因此一個最高境界的人應該是以身發財
   
v  
     
Q   呼召是在表面的層次,用一般的視覺就看得到的
   
v  
     
Q   佛家說悟是可以慢慢理解的,所以呼召是一種模糊混沌的境界
   
v  
     
Q   做任何的決策前要先確立目的,而非目標,然後才是期望達到的具體的目標跟不期望達到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最後採取行動,請問上述是李教授所提出的哪種思維心法?
    IPAD
v   PDA
    AAR
     
Q   李教授覺得我國學校教育在哪一部分做的比較好?
v  
   

arrow
arrow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