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總數:15
是非題:15 (○:8、╳:7)
選擇題:0
多選題:0
roddayeye整理
Q   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是經由空氣或飛沫傳染。
    1. 是 
v   2. 否
說明: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是經由帶病毒的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而傳染。
     
Q   斑蚊叮咬登革熱患者後,登革病毒在蚊體內經過8至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
v   1. 是
說明:斑蚊叮咬登革熱患者後,登革病毒在蚊體內經過8至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即可傳播登革熱,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2. 否 
     
Q   少量積水的容器並不會孳生登革熱病媒蚊。
    1. 是 
v   2. 否
說明:登革熱病媒蚊幼蟲可孳生在任何積水的容器(又稱為孳生源),如飲料瓶、貯水桶、花盆底盤、樹洞、竹筒、椰子殼、樹葉卷軸處等。
     
Q   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症狀與登革熱、屈公病類似,研究結果顯示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
v   1. 是
說明:茲卡病毒感染症典型的症狀包括發燒、紅疹、關節痛、關節炎、非化膿性或充血性結膜炎等。研究結果顯示,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
    2. 否 
     
Q   臺灣只有北部地區有白線斑蚊的分布。
    1. 是 
v   2. 否
說明:白線斑蚊分布於臺灣 1500公尺以下之山區及平地,棲息場所多在室外。
     
Q   任何積水、病媒蚊能夠產卵衍生後代的容器都可稱為孳生源。
v   1. 是
說明:任何積水、病媒蚊能夠產卵衍生後代的容器都可稱為孳生源,包括人工容器:如飲料瓶、貯水桶、花盆底盤等;天然容器:如樹洞、竹筒、椰子殼、樹葉卷軸處等。
    2. 否 
     
Q   清除孳生源(積水容器)是預防蚊媒傳染病的根本方法。
v   1. 是
說明:清除孳生源(積水容器)是預防蚊媒傳染病的根本方法,此外,可穿著長袖長褲及使用防蚊液以避免病媒蚊叮咬。
    2. 否 
     
Q   埃及斑蚊在臺灣的地理分布包括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及澎湖縣。
v   1. 是
說明:埃及斑蚊分布於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及澎湖縣,喜歡棲息在室內環境。
    2. 否 
     
Q   茲卡病毒感染症僅能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播。
    1. 是 
v   2. 否
說明:茲卡病毒除了藉由病媒蚊傳染之外,亦可透過性行為把病毒傳給性伴侶,其他傳染方式包括母嬰垂直傳染及輸血傳染。
     
Q   登革熱患者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病毒血症期」,斑蚊叮咬處於這段期間的患者,將感染登革病毒,並可傳播他人。
v   1. 是
說明:登革熱患者在「病毒血症期」的期間因登革病毒存在於血液中,如果患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且具有終生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
    2. 否 
     
Q   傳播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病媒蚊主要是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
v   1. 是
說明: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是經由帶病毒的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而傳染。
    2. 否 
     
Q   一旦感染登革熱即會在半小時內發病,幾乎沒有潛伏期。
    1. 是 
v   2. 否
說明: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Q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包括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
v   1. 是
說明: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臨床症狀。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
    2. 否 
     
Q   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主要在晚上活動。
    1. 是 
v   2. 否
說明: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主要在白天活動,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至2小時及日落前的2至3小時。
     
Q   斑蚊的生活史依序為卵、孑孓、蛹、成蚊,其中成蚊不論雌性或雄性皆會叮咬人。
    1. 是 
v   2. 否
說明:僅雌蚊需要吸血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來產卵。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環境教育 終身學習
    全站熱搜

    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